发布时间:2025-09-26 11:12:12
浏览次数:2
【致学习者:未来,我们要靠真本事赚钱了】
昨天,和一群钣金行业的学习者、老板们交流,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感受:
以前,嗓门大一点、脸色凶一点,立马就能出效果。
这两年做管理,老板既要结果、又要控制成本、还要拼速度,身体累,心更累,还没成效。
不光是管理者,甚至有些老板拼尽全力、兢兢业业,却依然在生存线上挣扎。
机会肉眼可见地变少,利润越来越薄,竞争越来越刺刀见红。
好赚的钱,早就没了。往后,大家只能靠真本事赚钱。
以前做钣金,抓住一个机会、服务好一个客户,可能就能吃三年。这三年里,产品有利润,也有足够时间布局三年后的市场。
但现在,全变了。
一个产品,最多火六个月,就杀成红海,几乎无利可图。
一个客户,最多做一两年,要么你跟不上降本节奏、被挤出局,要么就被客户当成产品开发的“免费试验田”。
如今每家企业都在绞尽脑汁做产品、提效率、拼服务。
所以,还能留在钣金行业的,都是勤奋的人。这里没有风口,只有硬碰硬的肉搏战。
你知道,这样的人已经非常难得、非常优秀。但想再往上走,太难了。因为仅靠吃苦,已经不够了。很多人拼尽全力,也只是勉强糊口、过得去。
为什么?因为总有比你更强的对手,在不断挤压生存空间。
勤奋,是基本功。它能帮你做到80分,但想做到90分,远远不够。
要靠什么?要靠对行业管理的深度理解。
钣金行业,尤其小批量、多品种的加工模式,最大的瓶颈在于流程卡顿、信息不畅。而解决问题的关键,往往落在班组长这批中间力量上。订单明明已经下料,半个月后却还卡在厂里出不去。问题一个接一个,中间管理者疲于应付,最后甚至陷入麻木——说到底,还是中层管理太薄弱。
只要企业的中层管理稍微强一点,就能建立起巨大的优势。
他们嵌入流程之中,主动接收上游信息,有序分派任务,监督标准执行,做好人员调控和激励。只要中层能把秩序建立起来,让信息流畅、问题就地快速解决,这种标准化、系统化的管理能力,就会成为比勤奋更锋利的武器。
勤奋是大刀,可复制的中层管理则是机关枪。能做到这一层的人,已经很少,也能活得不错。
但这还不够。
为什么?因为市场上还有更强的人、更强的企业,仍在不断争夺空间。对行业管理有理解,能做到90分,但想做到100分、120分,仍然不够。
要靠什么?靠中基层管理者认知的持续提升。
什么意思?
一家钣金制造企业真正的核心力量,在于中基层管理者是否懂技术、懂管理、有认知。
大多数制造企业仍是集权架构——高层动嘴多、动手少;中基层动手多、管人多、责任大、权力小。
但问题恰恰出在一线,交付瓶颈也集中在中基层。
更麻烦的是,中基层往往信息有限、忙到没时间思考、整天救火,导致问题频出、处理滞后,疲于应付。
要怎么提升中基层的技术、管理和认知?有三个建议:
多来参加像“固美特”这样的实战培训,学习岗位方法、吸收行业知识。
每一堂课,都是帮你的工作扫清一个盲区。
我们总结出的方法论,能让管理者少走弯路、减少试错,站在行业的肩膀上成长——这是真的有效。
尤其是接下来即将开设的:
· 《钣金管理实战特训营》
· 《班组长4天成长营》
· 《计划管理特训营》
· 《质量经理人特训班》
这些课程为钣金行业量身定制,是提升认知最直接的路径。
老板随手花几万块应酬,不如给员工一场知识的盛宴,回报更长远。
参观,是打破认知闭环最好的方式。
为什么别人的现场那么整洁? 为什么他们的人均产值那么高? 为什么交付可以这么快? 为什么企业能有这样的文化?
参观的意义,不在于寻找相同,而在于发现不同。
带着洞察之眼、怀着反观之心,沉浸在他人的优秀之中,才能重塑一个更好的自己。
眼里能看到不同,是眼界;心里能接纳不同,是胸怀。只有走出去,才能见识这些不同。
改变,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痛苦的。
但想要提升认知,就必须主动寻求改变。
把自已扔进一个优秀的圈子,浸泡在一个正向学习的环境里。环境能影响人,更能重塑人。
进入高能圈子,别人的三言两语,也许就是你的醍醐灌顶。逼自己走向信息密度、人才密度、交流密度更高的地方。
最后,再多说几句鸡汤,但是,鸡汤确认有用:
好赚钱的时代已经渐渐结束,我们必须更加努力。但只是努力,已经不够。以后,要靠真本事赚钱。竞争门槛正在快速抬高,这对我们提出了更高要求:更强技术、更好管理、更高认知。
恭喜所有参加《钣金工厂效率提升特训营(东莞班)》的同事们,看到你们的心得,看到你们已经推开一扇窗,走在了成长的路上。
未来,希望大家学以致用、就地实践、多参观提问,让自己不断增值。
本事,才是我们一生最好的护身符。
祝你们,越来越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