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末分享:对话阳天同总:细节,是扭转全局的隐形力量 钣金ERP-行业新闻-钣金ERP-五金ERP-冲压ERP-机加ERP-CNC ERP-深圳市固美特科技有限公司
您所在位置: 首页>新闻中心>行业新闻

周末分享:对话阳天同总:细节,是扭转全局的隐形力量 钣金ERP

发布时间:2025-11-10 15:20:01

浏览次数:5

上周,有幸在东莞与阳天同总展开了一场长达数小时的深度对谈,从午后直至夜幕,言犹未尽,启发绵长。


同总不愧为现场管理的高手。他不仅脑中创意不断,更以一系列看似微小却极具穿透力的案例,让我重新理解了生产管理的本质:细节,才是推动系统进步的真实杠杆。


今天,我将这些故事与方法整理成文,与你分享。


希望对你同样有所启发。


一、环境,是无声的管理语言


当你空降成为一家几千人企业的高管,面对复杂的生产交付体系,第一件事该做什么?


多数人会陷入“先解决问题还是先改变环境”的迷茫。


同总选择后者。


他认为,人若不变,问题只会被掩盖甚至恶化。


他到任后的第一件事,竟是擦玻璃——要求把组装车间的玻璃隔墙彻底擦干净。


管理层起初不解:“车间总有灰尘,玻璃不可能一直干净。”


同总回答:“正因为有灰尘,才更要擦。”


第一天不干净,第二天继续;一周不够,就坚持两周。直到玻璃透亮如新,反射出清晰的光泽。


一个月后,奇迹出现:当周产品直通率提升了2%。


为什么擦玻璃会影响质量?


同总说:当员工发现公司连玻璃洁净都如此重视,他们会自然变得谨慎——物料轻拿轻放,摆放有序整齐,防止一切可能的磕碰与污染。


这还没完。接下来,他“死磕”厕所。


“厕所是一家企业质量的底线。”同总说,“如果员工得踩着砖头上厕所,那质量一定做不好。”


他们改造了使用二十多年的老厕所:彻底清洁、修缮维护、铺设防滑垫、添置绿植与香薰,甚至制定了“四步洗手法”图示,规范洗手流程,防止水渍外滴。


从此,无论何时走进厕所,都明亮洁净、气味清新。


细节定义环境,环境塑造行为。


当“任意角落无灰尘”“厕所五星级标准”成为常态,员工会自动维护整洁,质量意识也随之落地生根。


二、吃饭,也是一种管理


如何点燃团队的积极性?不是靠制度循环,也不是强硬指挥,而是营造“愿意跟你干”的氛围。


同总选择的方式很朴素:每天中午,叫上几位主管,一起吃饭。


几个小菜,一方餐桌,成为他传递理念、交流方法的现场课堂。


他聊行业趋势、客户变化、管理思维;也谈昨日问题、解决路径、为何有效、如何复制。


通过持续三个月“午餐对谈”,主管们心态变了、方法多了,甚至主动要求让一线班组长也加入进来。


改变一个人很难,但通过共处、共食、共事、共改善,一群人逐渐被带动。


氛围,就在这样的日常中被重新塑造。


三、应知应会,是执行的基石


生产管理的目标,是让问题在流程中被发现、被拦截、被闭环。


如何做到?同总指出关键:应知应会清单。


每个岗位,都必须有一份清晰的《应知应会清单》:该会什么、该懂哪些标准,一一列明。


据此培训、考核、上岗。


让员工清楚自己该做什么、怎么做;


让每个产品有明确的操作与检验指引;


让主管掌握管理的核心内容。


持续三个月狠抓清单落地,团队从“凭感觉做事”转向“按标准执行”。


员工不是不愿做好,而是常常不知道“好”的标准是什么。一旦你帮他们提炼出来、教会他们,他们就愿意跟上。


听到这里,我豁然开朗,我们体系中所缺失的,正是这最基础、也最关键的一环。


我立即通过微信发给王老师,明确本月重点任务:系统制定各岗位的《应知应会清单》,确保每个岗位都有清晰明确的能力与标准要求。随后,将逐条对照清单,完善对应的操作标准文件和教学视频。


最终,我们将以此为核心,串联起固美特的整体落地执行体系,将系统方法真正落实到每一个操作细节之中。

image.png

四、质量三不原则:不接受、不制造、不流出


“三不原则”不能只挂在墙上,必须落在流程中。


同总强调,多数质量问题源于“来料不良”。他举了一个案例:


某产品焊接不良率突升,设备、工艺、程序皆未变动,问题却迟迟无解。


同总判断:“一定是来料问题。”


果然,来料存在细微毛刺,且底层产品在运输中受压变形。调整摆放方式并修复模具后,问题迎刃而解。


如何“不制造不良”?他引入CPK过程能力指数的理念:


· K1值代表“防呆防错能力”,从人工传递到工装夹具再到专用设备,逐级提升;


· K2值控制“变异因素”,包括人、机、料、法、环的变化。


最终目标,是把质量构建在流程中,通过参数管控、工序自主管理、防错设计,实现质量前置,理念入心。


标语可以上墙,但理念必须入心:


· 稳质量,防呆防错,CDPA


· 保交付,计划锁定,工序完结,PDCA


· 没有质量的交付,是灾难


· 尊重流程,拒绝口头指导生产


· 从产品质量迈向要素质量


五、从PDCA到CDPA:以检查驱动的现场逻辑


传统PDCA适用于计划性工作,但生产现场更适用CDPA:


· Check(检查):依标准查验流程与执行


· Do(执行):立即解决问题,阻断蔓延


· Plan(计划):制定再发防止对策


· Act(改善):持续迭代,形成质量反馈闭环


这是一种从“问题出发”的管理逻辑,更贴近生产现实。


六、所有问题,终归是老板的问题


企业停滞、质量下滑,表面是执行问题,根源在老板心态。


同总认为,制造业的竞争力,来自于产线上最基础的管理:5S、TPM、三按两遵守……


老板必须躬身入局,抓细节、带氛围、做示范。


解决问题不能停留在表面,老板要主导顶层设计、建立标准、防止执行变形,最终营造“比学赶帮超”的全员改善文化。


好了,学习了狠多,先整理到这里了。


与同总一席谈,如读十年书。


也让我想起雷军曾说:“60岁,是人生创业最好的年纪。”


为何?因为那时,经验已沉淀为智慧。


大道至简。


正如同总所言:要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最复杂的问题,找到根因,彻底消灭。


今天的制造业,早已超越“做出产品”的层面,进入“永远追求完美”的新阶段。


“零缺陷是要求,不是追求。”同总说,“追求可以一直追,要求是必须做到。”


这是中国智造新时代的思考,也是细节力量的见证。


他所做的,并非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,而是把一系列小事做对、做透、做持续。


细节,从来不是一下子干件大事,而是坚持做好每一件小事。


愿你我都能从小事开始,成事,也成人。


祝福。

image.png